近年来,贞丰县充分挖掘坡柳孃孃茶历史文化,在全力做好古茶树保护的同时,依托贵州大学茶学院帮扶力量,将古茶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让古老的孃孃茶焕发新颜。
在龙场镇坡柳村,原村党支部书记陈仲芳正带领村民对寻找到的古茶树进行编号,挂牌保护,已经80多岁高龄的村民陈庭江很是高兴,他环抱着一棵古茶树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这些茶树我们小时候放牛割草就有这么大了,听我的老一辈人讲,这些树已经不知多少年了,现在我都已经80多岁了。”贞丰县龙场镇坡柳村村民陈庭江说。
贞丰县高度重视坡柳孃孃茶的发展,鼓励群众到深山中寻找古茶树,并在茶树相对集中连片地方修建产业路,完善基础设施,真正让这些藏于深山的茶树被保护利用起来,邀请贵州大学茶学院专家对群众进行管护技术培训,让茶树更好地生长。目前,坡柳村已发现古茶树3000余棵,挂牌保护约700棵。
“村支‘两委’鼓励群众主动在大山里寻找古茶树,进行挂牌保护,直径在10公分以上的有1000多株。因为茶树生长在龙山上,绿色环保无污染,泡出来的茶汤回味甘甜清香。”贞丰县龙场镇坡柳村原村党支部书记陈仲芳说。
“我们这里茶树比较多,以前没有人来管理,现在政府组织农户来管理,已经找出很多茶树出来,我们家自己都有10多棵。”贞丰县龙场镇坡柳村村民王燕风说。
坡柳孃孃茶采用传统纯手工工艺加工制作,成品茶因外型酷似毛笔头,故名“文笔茶”“状元笔茶”。据《贞丰县志》记载:坡柳盛产茶叶,闻名县内外;清·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兴义府志》中也记载了坡柳孃孃茶有关情况:“茶,产府辖境之北乡,屯脚诸处,即毛尖茶是也。至苦茶,则合郡皆产。”清时,贞丰为兴义府所辖,北乡、屯脚即今北盘江镇董畔村和龙场镇坡柳村一带。
传统的坡柳孃孃茶是在清明节后采摘,一般采摘长大约3至4寸的一芽四叶。杀青方法类似绿茶,杀青后盛放于竹制的盘上,直接用手进行揉捻,塑捏成毛笔笔头形状,用丝线捆绑好后,采用无烟炭火烘烤或者直接在太阳下晒干。坡柳孃孃茶干茶墨绿油润,内质香气浓郁,汤色红亮,同时兼具红茶和绿茶的品质风格。相传在200多年前,坡柳孃孃茶以100颗芽为一支,16支为一把,重量约1市斤,用红色丝绸包裹,列为贡茶。直到六十年代,在坡柳村一带仍保留着用手捏制笔头状“把把茶”的传统。2013年,坡柳孃孃茶被贵州省生态茶博物馆收藏为珍品,2018年,被列为贞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申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古老的坡柳孃孃茶彰显出了贞丰茶文化魅力。
“村里组织村民在大山中寻找古茶树并保护起来,把深山里的古茶再发掘出来,把茶青量提高,保证量持续扩大,同时请贵大专家对农户进行培训,包括如何修枝剪叶,让茶的产量更加提高。”贵州坡柳贡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浩说。
寻找、挖掘并保护古茶树,只是坡柳孃孃茶发展的第一步,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制作工艺,让更多人品尝到古茶韵味,则是更重要的目标。为此,贞丰县加大与贵州大学茶学院的合作,达成帮扶协议,由茶学院为企业提供茶叶制作等方面技术指导,帮助村民从古茶树上选取枝丫进行扦插,扩大种植规模,让古老的茶树焕发新的生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现在我们95%都是纯手工工艺来制作,我们传承了老一辈的传统制茶工艺,现在贵大茶学院专家,长期对我们进行技术指导,在传承古法技艺的基础上,突出了科技的创新,保证了孃孃茶持续的品质稳定。”贵州坡柳贡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浩说。
“坡柳孃孃茶是一种很具特色的布依族茶文化,在当地饮茶和制茶的工艺都是非常传统的。它采用的原料,是当地的古树茶,所以制作出来以后,汤色、香气都非常的好。产业的发展,产品是基础,有了好的原料,也一定要有好的加工技术,借助贵州大学茶学院和贞丰县的学研合作,我们也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和试验,终于把坡柳孃孃茶生产的工艺优化升级,争取逐步地实现标准化和产业化,我们也不断地去挖掘坡柳孃孃茶的文化历史,把品牌做得更好,帮助坡柳孃孃茶地理标志产品做得越来越好。”贵州大学茶学院专家汪艳霞说。 (记者 许振盘 袁敏 报道)
责编:袁 敏 娄昌萍
一审:李 勇
二审:臧绍敏 吴 安
终审:徐芝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