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丰县新闻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产经

本地金银花滞销 原因:国家药典将它改名"山银花"

2014-07-08 11:38   来源:贞丰在线   阅读量:
一样花开,两种命运,金银花变“伤心花”——我州金银花产业现状调查实录  一  六月下旬,记者走进我州金银花种植发源地安龙县德卧镇大水井村,刚走进德卧镇,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抬眼所及的地方,青峰叠翠间簇拥 ...

 

一样花开,两种命运,金银花变“伤心花”

——我州金银花产业现状调查实录


  

  六月下旬,记者走进我州金银花种植发源地安龙县德卧镇大水井村,刚走进德卧镇,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抬眼所及的地方,青峰叠翠间簇拥着金灿灿的金银花。

  “今年的雨水是最好的一年,金银花在雨水的滋养下,开得比哪一年都好,但花好无市,看着开得金灿灿的花烂在地里,心疼啊……”安龙县德卧镇大水井村的种植大户孙仁春指着自家地里开得正艳的金银花沮丧地说道。

  “往年在这个时候,是我们村热闹的时节,每家都要从外面请人来摘花,刚晒出来的干花和刚采摘的鲜花,还没有等多看一眼,就被上门的收花老板称了,但今年到现在,村里清静得很,没有那家敢请人摘花,收花老板更是一个都没有见来。”正在家里摘花的大水井村泡木组孙玉萍一脸愁容地说道。

  “都没有老板来收,你为什么还摘呢?”

  “今年的花开得这么好,不摘,可惜了,摘点放着,看有没有老板来收,就算没有人收,自己当茶泡水喝。”

 



资料图:贞丰坪上金银花

 


  我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面积达全州土地面积的29.9%,在这片土地上刨食的人们,顶着烈日种下传统的经济作物玉米,辛劳一季,亩产值不到200元,不仅收入低,因玉米等作物涵养水分的能力差,本就脆弱的生态,一到雨季,藏在石旮旯的土也被冲走,在“土如珍珠水如油,满坡石头无粮收”的部分喀斯特地貌典型的乡镇无疑是致命的。

  穷则思变,变则有生存之道。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安龙县德卧镇的村民在外出访亲时,带回来种在地边仅作为观赏的的藤蔓植物金银花,以其特有的药效让这户村民解决了一家人的吃饭难题,见有了效益,周边的村民也自发种植。1998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到贵州考察期间,在地处深山中的安龙县德卧镇大水井村一户村民院旁,当他看到生长在乱石中的一丛丛覆盖着乱石的绿色植物,了解到这种植物叫金银花,几户村民靠它卖钱,生活基本过得去的情况后,他提出了在黔西南石漠化严重区域进行金银花示范种植的意见,并责成民进中央社会服务部积极与黔西南州联系,制定计划、组织实施。预计在黔西南州贞丰、安龙、兴义等石漠化严重的地区建30万亩金银花基地。

  长在山间的金银花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以20万亩的种植量落在这片贫瘠的土地。

  “是金银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往年,就我们村仅金银花一项的收入,少的人家上万,多的人家有几十万的进账,我们住的楼房和看的彩电都是种金银花换来的,可以说,没有金银花,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大水井村村民陈光伟提起金银花带来的收益感恩地说道。

  金银花的鲜花必须在24小时杀青,为提高花的品质,州内最大的农产品龙头企业——飞龙雨实业公司瞄准商机,上了五套金银花加工生产线,在金银花种植基地,农民自发购上了金银花烘焙机器,一时间,金银花产业在我州风生水起。

  每一年5至6月,是金银花盛开的时节,在金银花的种植基地,满山都是采摘金银花忙碌的身影,采摘金银花鲜花1市斤手工价1到1.5元,青壮年做一天下来,有100多元的收入,老年人做一天也有几十元的收入,在花丛中,飞梭穿行笑意盈盈的脸是这片贫瘠土地上最靓的风景。

  7月上旬,记者分别到贞丰坪上、兴义则戎冷洞村等金银花种植区采访,在坪上和冷洞村村民引进的烘烤金银花的机器上均落满了厚厚的灰尘,去年到今年,机器均没有开工。

  今夏,开得金灿灿的金银花自生自灭在山间,肥沃了土地,冷了人心。


  

  曾经为农民增收立下汗马功劳的金银花为何会烂在地里呢?

  金银花是我国四十种家种大中药材之一,也是家喻户晓的去火饮品,在2008年,当西南大旱时,为抢救因干旱即将被“渴”死的金银花,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村民采用矿泉水瓶盛水给金银花“输液”的节水救助法,用80吨水保住100多亩金银花,也就是花2000元的代价换取了15万元的收入。贵州山区农民在大旱前不屈不饶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当他站在一片被葱绿覆盖的怪石嶙峋的山地上时,看到开在石头间的金银花中农民采收的笑脸,他赞誉贵州儿女“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

  但从2010年开始,地处祖国西南方和南方的金银花价格暴跌,以前每斤新鲜花能卖到四五元,但现在最高只能卖1.5元,乃至今年有花无市。由于每亩收益抵不过采摘成本,尽管前期几乎投入了所有家当,但农民不得已只能含泪弃摘。

  据州卫生局副局长、州药学会副理事长何正义介绍,市场上流行的金银花品系有两种,一种是忍冬品系,主产地为山东、河南等北方地区。另一种是灰毡毛忍冬品系,主产区为湖南、重庆、贵州、广西等南方地区,两个品系历史上一直统称金银花。但2005年和2010年版的《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并将灰毡毛忍冬改称为山银花。

  而这一字之差,却在2011年引发了很多传言和炒作。从当年3月份开始,有舆论指出山银花的药性与金银花相反,不光不能降火,还会引发上火,甚至将矛头直指包括贵州、湖南等在内的山银花产区;而国内某电视台的一档原本批评加工领域乱象的专题节目《山银花变脸》,更是被部分媒体曲解利用。

  据了解,北方地区的金银花价格每公斤高达七八十元(干花),是山银花的数倍。安龙县一直从事药材经营的李远明告诉记者,他这些年一直为山东、广东等地的药厂供货,每年的供货量都在上百吨,但从2010年开始,供应量一年不如一年,去年他拉了10余吨到广东,凭着老关系,人家收了,但价格压得很低,来回就赚了路费,看到情形不对,今年,他一斤都没有收。而据记者了解,正常年份我州的金银花产值在2亿元左右。

  据了解,国家药典在对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之后,规定无论是中成药还是处方药,都应如实标明原料名称。使用山银花做药的企业,应当向国家食药部门进行更改审批。这使得原本采用灰毡毛忍冬品系的企业,也转而采用北方忍冬品系。何正义介绍,国家药典每5年做一次修订,2010年版的药典实行之后,使用金银花的中成药品种有451个,而使用山银花的中成药则只有14个。“这样一来,所谓的山银花就严重供过于求,价格当然就下降了。”何正义说。

  实际上,记者通过查阅国家药典,不管是2005年版还是2010年版的国家药典,对于山银花和金银花药性的记载和认定都完全一致,且一字不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研究员陈敏介绍,不管哪个品系,历史上都统称金银花,并都以这一统称入药。何正义介绍,国家药典之所以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仅仅是从植物学名称的角度考虑,希望对药物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和命名,而非区分两者药效。

  面对药典引发的金银花、山银花之分,2007年7月18日,中国中药协会组织相关专家就“山银花”药用问题在北京召开专题研讨会。

  出席此次会议有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国家药典委原秘书长姚达木,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张世臣、秘书长王桂华,中国药检院首席科学家林瑞超,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孙晓波,西南大学教授徐晓玉等可谓是中国国宝级的权威专家。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表述中,“山银花”与金银花的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热发病),用法与用量(6-15克)完全一样。两种药材的药理相通、药性相同,可以通用。

  专家建议,金银花和山银花应该通用,2015年版的国家药典应将其恢复到2005年之前的统一称谓,改变如今“一样花开,两种命运”的局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