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贞丰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与发展并重,“治石”与“治穷”共赢,通过在石漠化地区种植花椒,发展绿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
时下,正值花椒保果期,走进北盘江镇银洞湾村,枝繁叶茂的花椒树为喀斯特石山披上了绿装,颗粒饱满的花椒果实缀满枝头。由于地处低热河谷地带,光照时间长,这里种植的花椒果实饱满、麻味浓香,深受消费者青睐。
“喀斯特地区的花椒,特色就是麻味、香味极佳。我们这里的花椒现在全国各地好多个省的老板都来收购,赶场天在市场上,商人都是开车来收花椒。”贞丰县北盘江镇银洞湾村椒农胡明忠说。
银洞湾村是顶坛花椒的核心种植区域,也是典型的石漠化片区行政村,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上世纪九十年代,贞丰县将花椒作为石漠化治理和带动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在银洞湾村的山旮旯里种下一棵棵花椒树,成功探索“顶坛模式”,走出了一条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造血式”治理新路,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荒山变绿“生金”,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九十年代以前,我们这些地方都是以种包谷(玉米)为主,我们这个地方,土层薄不保水,基本上种包谷(玉米)没有收入,老百姓生活相当困难,还搬出去在外面住。到1988年才搬回来,适当种点花椒,卖了7000到8000元,到2000年的时间,就普遍全部种花椒。这几年,我们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有彩电、冰箱、冰柜、空调,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胡明忠说。
如今,银洞湾村花椒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全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花椒,户均增收达到8万元,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益。
“在没有栽种花椒之前,年人均吃粮不到200斤,那个时候都是靠国家救济。90年代以后,我们村就发展种植花椒,通过20多年的花椒种植,全村覆盖农户有153户,户均收入达到5到8万元。通过石漠化治理,把我们的荒山变成青山,农户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贞丰县北盘江镇银洞湾村党支部书记胡超祥说。
近年来,贞丰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念好“山字经”、唱好“林果戏”,因地制宜发展花椒、李子、茶叶、芒果、火龙果等绿色产业,让绿色发展释放生态红利,努力实现生态富民。
“从第四次石漠化治理监测的结果来看,我们县的石漠化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石漠化面积从2016年的3万8千多公顷减少到现在的1万8千多公顷,平均每年减少10%以上。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我们坚持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从2018年到现在,陆续推进李子、花椒、百香果、火龙果、芒果和茶叶的发展,森林覆盖率从2008年的29%上升到现在的55.09%,践行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理念。”贞丰县林业局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韦昌盛说。
记者 吴永花 娄昌萍 报道
责编:袁 敏 娄昌萍
一审:吴 安 李 勇
二审:臧绍敏
终审:徐芝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