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丰脱贫】系列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0-11-25 09:43 来源:贞丰在线
阅读量: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低山丘陵过度地带,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区域,世居于这一方水土的贞丰人民秉持绿色生态文明理念,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产 ...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低山丘陵过度地带,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区域,世居于这一方水土的贞丰人民秉持绿色生态文明理念,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靠山治山养山吃山,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念好“山字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写好“水文章”,在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历史决战中奏响慷概激昂的“贞丰乐章”。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辖区面积1511平方千米,辖3乡9镇5街道,总人口42万人,居住着汉、布依、苗、回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49%。历年来,贞丰县全县干部群众围绕山水做文章,结合山地资源谋产业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立足县情实际,全力探索实践,化瓶颈制约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县境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区域适宜产业,大力发展火龙果、百香果、芒果、花椒、板栗、李子、茶叶等生态扶贫农业产业,“绿水青山”促使生态变好、“金山银山”助力脱贫攻坚,构筑了立体生态大山地农业格局,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广大农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显著提升。2009年,贞丰县在鲁容乡引种火龙果试种成功。一花引来百花香,沿北盘江低海拔区域鲁容、白层、鲁贡和沙坪等乡镇纷起发展,培育引入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发展热带精品水果产业,特别是在2014年后,火龙果产业加快发展。截至2020年,贞丰县累计种植火龙果面积达10050亩,挂果面积近6000亩。白层镇坡们村、兴龙村规划建成了5000亩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公司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助脱贫”的工作思路,以台湾企业和贵州省农科院为技术支撑,引进种植纯化度高、自花授粉、具有独特保健功能的台湾火龙果品种。采取“科研+公司+基地+农户”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重点打造万亩火龙果省级农业观光示范园区,形成北盘江万亩火龙果种植带。在产品上,采用有机种植管理方法,创立了“黔龙果”品牌,进行了国际SGS瑞士认证和美国FDA认证。产品平均价格约20元/公斤,优质果品40元/公斤,价格高出外省和进口火龙果。
2016年鲁容乡被列为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以来,该乡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和治贫之策,充分结合北盘江低热河谷地带低海拔、大温差的特殊气候资源优势,做足“热”字文章,确定“百香果脱贫,金芒果致富”的产业扶贫思路,大力发展百香果、芒果产业。2017年引入公司进行股份合作,在鲁容乡里秀村、孔明村分别建成2000亩、3000亩百香果、芒果科技示范园,带动全乡发展百香果1.37万亩、芒果3.18万亩,辐射带动包括白层、鲁贡、沙坪、连环等乡镇种植百香果2万余亩,芒果3.54万亩。2020年预计百香果产量约14000吨,实现产值约7000万元,累计覆盖带动农户3000余户12000余人,其中贫困户1300余户5000余人。芒果有近3000亩进入试挂果阶段,2020年预计产量约60余吨,产值60余万元。土地石漠化在学界被称为“地球之癌”,贵州贞丰县北盘江镇顶坛片区有95%以上的土地是石旮旯,过去严重的石漠化让其成为典型的跑水、跑土、跑肥“三跑”地。如今,当地因地制宜在石头缝里种花椒,有效遏制了石漠化发展态势,满山的花椒树成了群众脱贫的“致富树”。花椒喜钙耐旱,这在石头山众多、钙质丰富的喀斯特地区特别适合。
1992年,贞丰县决定以石漠化严重的顶坛片区为试点发展花椒产业。历经多年的探索实践和科学发展,顶坛片区产出的花椒品质好,口味独特,加之花椒比较耐干旱,因此花椒种植规模得到快速发展,到1996年,顶坛片区种植花椒1.06万亩,是当时黔西南州唯一的万亩花椒基地,曾获“中国优质花椒原产地”“中国花椒之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荣誉称号,并成功打造了远近闻名的“顶坛模式”。小小花椒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据统计,贞丰县全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8.1万亩,2020年挂果面积4.5万亩,产量达6000吨,产值约1.2亿元。覆盖农户5742户22980人,贫困户1275户6931人,户均增收6300元。到2020年年底,全县花椒种植面积将增加至10万亩。从传统种植玉米为主,到突破产业单一限制,发展立体生态农业,贞丰县连环乡砂仁、生姜、李子、板栗等特色种植业发展齐头并进,实现了“山山有林、村村有产、季季丰收、户户小康”“连环模式”。截至目前,全乡森林覆盖率已高达72.5%,真正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这几天,连环乡板栗成熟采收上市,吸引了各地客商前来收购。巧岩村孔绕组村民余正权家原先零星种植到现在规模种植,他家的板栗已经发展到20多亩,曾经不起眼的山旮旯变成了金土地,不仅取得很好的收益,还保护了生态环境。贞丰县连环乡巧岩村板栗种植户余正权说,“栽种板栗活不多,价格也不错,栽树多了自然成林还保水土环境,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围绕“向喀斯特要生态、向荒山荒坡要效益”思路,贞丰县立足县情实际,在念好“山字经”上做文章。目前,贞丰县李子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挂果面积达10余万亩,年产量突破7万吨,销售收入近4亿元,李子产业已经成为群众增收脱贫的支柱产业之一。农村产业革命是贵州脱贫攻坚“四场硬仗”主要内容之一,农村产业革命不只着眼于乡村经济短期的拉动作用,更是巩固脱贫促进乡村振兴强力推手。贞丰自古有种茶的传统,贞丰出产的坡柳娘娘茶曾一度成为清代贡茶。近年来,贞丰县积极利用原有茶资源,投入财政帮扶资金2760万元,打造茶叶基地5个、茶厂3个、小微创业园1个、交易市场1个。2019年,全县新种植茶叶2.7万亩,销售超过1亿元,带动130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直接或间接解决就业1.2万人以上。截至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79164亩,可采摘茶叶面39350亩。贞丰县还建成了2万亩糯稻、2万亩丹参、4万亩高粱、12万亩蔬菜、2万亩辣椒、1500万棒食用菌等生态扶贫产业基地。以脱贫攻坚为核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贞丰县立足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着力推进全县十大农业产业扩大规模与提质增效。截至目前,贞丰县形成了“种、养、加、销”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了以糯食、蔬菜、烤烟、食用菌、生态畜牧业等为代表的短线产业,以花椒、李子、茶叶、砂仁、火龙果等为代表的长线产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兴起,培育发展了省、州级龙头企业40户,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253家,落实500亩以上7个坝区的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打造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5个,建成各类农业产业基地168个,带动80%的农户进入产业链,100%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形成镇镇有产业基地,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农业产业全覆盖。2008年,“顶坛花椒”“连环砂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6年10月,贞丰县还获得“中国糯食之乡”称号,龙之谷火龙果已获得欧盟有机产品认证。目前,全县生态产业共50余万亩,提升森林覆盖率49.6%,实现特色农业总产值36亿元以上,带动城乡居民人均增收6300元以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凸显。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贞丰县始终坚持在山水上做足产业文章,把荒坡荒山变成绿水青山,把绿水青山同步变成金山银山,探索出一条符合贞丰发展的生态产业脱贫新路子。
在生态扶贫产业发展中,贞丰县立足靠山吃山、依托自然生态资源,精准择业、精细管理,大力发展生态种养殖等林下经济,带动贫困户和周边群众增收。在生态产业发展中,创新了土地流转租金、进园务工薪金、返包定产奖金、项目分红股金的“四金”收入扶贫模式等,强化了企业与群众之间的利益链接,模式皆可复制推广。贞丰县生态扶贫产业的发展,向喀斯特要生态,向荒山荒要效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生态效益上,做到了水土流失防治率达94%,土地石漠化治理率达92%,为全县森林覆盖率贡献50个百分点,促进了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发展;在经济效益上,50余万亩生态扶贫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巍巍龙头山,滚滚北盘江,山水是这里的标签、也是这里的“名片”,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地处喀斯特腹地的贞丰县,广大干群靠山吃山,“绝地争锋”“逢山开路”,以“只争朝夕、时不待我”的锐气,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