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贞丰县龙场镇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扶工作,始终把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放在首要位置,坚持“输血”“造血”并重,多措并举拓宽就业增收渠道,让搬迁群众实现“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走进龙场镇宽舍社区农贸市场,摊位整齐划一,按功能划分为水果、蔬菜、水产等不同区域,猪肉摊摊主杨祥美正忙着给客人称肉收款。从坡柳村搬到宽舍社区后,杨祥美在农贸市场租了摊位,做起小生意。
“做这个猪肉生意,一个月有三四千块钱的收入。”龙场镇宽舍社区新市民杨祥美说。
临近中午饭点,宽舍10元火锅店渐渐热闹起来,吃饭的顾客逐渐增多。同杨祥美一样,店主徐国洪也是一名搬迁户,精明的他瞅准了商机,在农贸市场旁边开起了火锅店,地理位置好,生意也不错。
“我们这里大多数都是搬迁来的,他们都喜欢来我这里吃饭,生意好的时候大概一天有20多桌,一个月有七八千元的纯收入,现在请得有五个工人,还算稳定。”龙场镇宽舍社区餐饮店店主徐国洪说。
宽舍社区盘活安置区商业铺面、农贸市场摊位等资产资源,精心谋划一批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发展项目,持续加大经营主体培育,有效促进搬迁群众创业就业。
“我们开发了农贸市场,设置了200个摊位,为了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得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上门给他们办理营业执照,让他们放心经营。”龙场镇宽舍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传阳说。
在龙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内,贵州瑶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雨伞加工流水线上,工人朱艳正在娴熟操作设备。
“在这个厂工作有三年了,老板是按计件付工资给我们,一个月有三四千元,如果手脚快,一个月也有五六千元的收入,在这里上班,方便照顾家里。”龙场镇宽舍新市民朱艳说。
龙场镇引进贵州瑶琳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园区,为社区搬迁群众打造“家门口的工厂”,有效带动搬迁群众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我们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雨伞的企业,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我们都需要大量的工人。每天最多的时候,有六七十名工人在生产。我们的工人主要是周边的搬迁群众,我们希望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能为更多的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他们的收入。”贵州瑶琳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必生说。
龙场镇坚持党建引领、支部联建,社区党支部和工业园区各企业党支部联合,向辖区搬迁群众推介企业用工信息,积极为企业和辖区群众牵线搭桥,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实现社企联动,合作共赢。
“党委政府给我们牵线搭桥,和整个园区企业党支部全部结成帮扶对子,他们企业的招聘信息及时传递给我们,优先招聘搬迁群众,工资都在每月三千元以上。”王传阳说。
宽舍社区新市民龚江丽作为有组织有规模劳务输出到惠州务工的一员,今年8月,由于家庭原因龚江丽返乡,社区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主动联系,为她提供了社区就业服务窗口工作岗位。社区还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梳理企业用工需求,及时推送给社区群众。
“社区对我们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关心,通过东西部协作,为我们在惠阳那边安排了工作岗位,工资待遇不错,就业环境也挺好的,还为我们申请了一次性交通补贴。后来因为家里的原因返乡,社区又联系了我,为我在社区提供了工作岗位。”龙场镇宽舍新市民龚江丽说。
龙场镇持续在“引导劳务输出一批 、辖区内企业吸纳一批、职业技能培训拓展一批、扶持自主创业一批、公益性岗位兜底一批”上下功夫,多举措拓宽群众就业渠道,推动就业政策落地落实,有力有效促进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增收。
“我们常态化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充分把握东西部协作契机,与惠阳结对帮扶乡镇形成长期的合作和沟通,及时组织年轻人到那边惠阳务工,推荐群众到企业务工就业;加大就业培训,鼓励自主创业,做好相关服务,拓展就业创业渠道,持续做好搬迁群众的就业工作,真正让搬迁群众有收入能致富。”龙场镇人大主席王鹏说。
记 者:许振盘
一 审:袁 敏 谢朝娟 查锦婷
二 审:吴 安
终 审:臧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