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丰县新闻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资讯 > 推荐

州人大代表毛天松:守护非遗之美 传承文化根脉

2024-08-07 08:59   来源:贞丰在线   阅读量:

贞丰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毛天松,身兼文化工作者和人大代表双重职责,一直以来,他始终坚守初心,保持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二十年如一日,致力于贞丰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为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走进龙场镇对门山铜鼓馆,传来阵阵悠扬悦耳的铜鼓声,布依族铜鼓十二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余雁伟正在耐心教授弟子击鼓。每隔一段时间,毛天松都会来到对门山村,了解铜鼓十二调的传承情况,和老朋友余雁伟谈谈心,在他看来,传承保护非遗文化,不仅是职责使命,更是扎根于心中最真挚的情怀。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这20多年来,特别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特别的喜好和感情。”州人大代表毛天松说。

2006年5月,贞丰县布依族铜鼓十二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直到现在,毛天松都还清晰地记得当初申遗成功的喜悦场景,这也成为他多年来致力于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动力。布依族铜鼓十二调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后,毛天松持续关注对门山村非遗文化保护承传,与同样热爱铜鼓十二调的非遗传承人余雁伟产生共鸣,抢抓申遗成功的契机,加大布依族铜鼓十二调保护传承工作,培育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保护氛围日渐浓厚。

“对门山的铜鼓十二调,申报为国家级非遗名录,政府给我们修建了铜鼓广场、文化长廊,文广局还给我们送了60多面铜鼓。我作为省级传承人,必须要起到传承的作用,利用节假日、寒暑假,来培养铜鼓十二调的传承人,让它一辈一辈地传下去。”铜鼓十二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余雁伟说。

毛天松作为贞丰土生土长的布依族,从小在布依村寨长大,长期受到民族民间文化的浸染和熏陶,对布依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为了摸清全县非遗“家底”,他勇挑重担,深入村寨开展非遗田野调查和记录工作,挖掘出一批具有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申报工作中,他又牵头组织完成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料采集整理任务。

“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鉴于此,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上,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毛天松说。

这段时间,布依族勒尤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建立,得知自己在毛天松的努力推荐下,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已在今年2月份进行公示,兴奋不已。他已经记不清,为了更好地完成推荐申报任务,毛天松多少次来村里开展采集资料、拍摄图片、拍摄视频等工作,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毛天松主任帮忙把我布依族勒尤传承人申报到国家级,现在正在公示,我必须要好好把布依族勒尤传承下去,继续发扬下去。”布依族勒尤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建立说。

工作中,毛天松把履行代表职责与本职工作相结合,潜心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撰写并先后发表了《论贞丰县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新形势下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思路探索》《布依族“三月三”节日文化研究》等10篇学术理论文章。认真撰写提案建议,把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相关建议带到两会,与代表、委员进行交流讨论,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发展,让非遗更好地从历史中走出来,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为人大代表,为了使非遗传承人把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代代相传,防止人亡艺绝,提出了关于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管理的建议,并得到了采纳,为传承人保护做出自己的努力和履行好代表的职责。”毛天松说。

多年来,在毛天松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贞丰县成功申报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服饰等5项国家级非遗名录;苗族“二月二”、布依族“六月六”、布依族小打音乐等24项省级非遗名录;布依族刺绣、坡柳孃孃茶制作技艺等52项州级非遗名录,布依族四弦胡等68项县级非遗名录;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人,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6人;初步建立了贞丰县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2017年,毛天松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专家;2019年,受聘担任“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2021年11月,获得“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记   者:许振盘 

一   审:袁   敏   杨  怡

二   审:吴   安

终   审:臧绍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