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召回”的管理办法,就是将不作为的“懒政”官员进行教育、培训“再上岗”,情节严重者将遭辞退或解聘。有效促使各级干部转变作风、用心履职,凝聚了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正能量。
用好干部召回制度,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升整体水平,改变干部“懒政”、“躲政”的不作为心态,需运用木桶原理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补短板。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 。而干部召回制度,正好弥补了“短板效应”的这一缺憾,有助干部“方便看见”自己的短处。将只当“和尚”、光吃“斋饭”,不敲“木鱼”也不“撞钟”,碌碌无为的那一些人“回炉淬火”。这样,既为不作为干部敲了警钟,也激励了那些苦干、实干的干部。
二是消缝隙。一个木桶上木板间若有缝隙,则即便木板再高,水也会透过缝隙流掉 。每一个人都是一块木板,都有特长和不足,这就要求成员要有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不能有本位主义。以往存在“天塌下来高个子顶”“集体的事情我不干别人也会干”这种心理的干部不在少数,觉得反正事情总有人会干,自己“打瞌睡”也没有事。“在其位不谋其政、庸懒慢浮混日子、因循守旧不创新、施政手段简单化、船到码头车到站”等“惰政”现象的人大有人在,有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就是那条“缝隙”。现在, “召回”出台, “干了什么” “没干什么”将变成“召回”的一杆秤,骗不了别人也骗不了自己。
三是紧铁箍。“权力关进笼子,把监督放出笼子”加大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坚持立查力改,并开通了“民意直通车”,搭建与群众交流直通平台,构建畅达民意的“绿色通道”,让群众监督、举报,实现办公透明化。这样刺激干部积极工作,迅速补足自身存在的“短板”从而激活整个干部队伍,让“木桶”里水位直线上升。
四是强“拎手”。 装满水的木桶能否发挥效能,还取决于是否具有结实耐用的“拎手”。这“拎手”好比班子。部队好不好,关键在领导;班子行不行,就看前两名。要想把“召回”制度切实落实、长久落实,我认为领导给予的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不同召回对象,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其进步。如对平时工作相对比较认真,但能力不够、素质不高的干部,采取领导谈话的方式帮助其提升;对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干部,采取跟踪考察和组织领导对其进行传帮带。
五是固根底。水桶能否盛满水、盛住水,最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结实的桶底。因此,必须做好抓经常、打基础的工作,注重从源头抓起,以“扫四风·破六题”为重点,深入开展“向惰政宣战、向惰政问责”,着力解决“庸懒慢散浮腐”等突出问题,一点一点调整干部心态,一点一点纠正作风问题,做到作风建设稳步推进,走得也许略显缓慢,但是坚决不后退。按照木桶理论,必然是先有木桶,再有水,然后不断调整,从小木桶到大木桶,从短木桶到长木桶,没有哪只木桶一开始就非常大非常深的。
总之,要用好干部召回制度贵在落实,需要严密的运作程序,更需要这些程序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予以保障,防止召回干部的草率性和随意性,这样才可以做到公平公正,既不打击优秀干部的积极性,又让被召回的干部没有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