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丰县新闻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政

围寨村:传承百年苗银制作技艺 助力群众增收

2020-10-22 08:57   来源:贞丰在线   阅读量:
  贞丰县龙兴街道围寨村是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多年来,这里的群众沿袭祖辈流传下来的苗银制作工艺,苗族银饰声名远扬,深受当地苗族群众的喜爱。通过苗族银饰加工制作,在传承百年苗银制作技艺的同时,带动了一方 ...

 

  贞丰县龙兴街道围寨村是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多年来,这里的群众沿袭祖辈流传下来的苗银制作工艺,苗族银饰声名远扬,深受当地苗族群众的喜爱。通过苗族银饰加工制作,在传承百年苗银制作技艺的同时,带动了一方群众就业增收。

 

  今年66岁的杨再普20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苗银制作,传统苗银制作技艺在他手里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发扬,40多年手艺让他制作的银饰备受欢迎。

 

 

  “我们这个银饰加工手艺是从我们祖父开始做的,到我们父亲这辈也在做,到我大约是74年还是75年开始做的,一直做到现在。”龙兴街道围寨村苗银制作匠人杨再普告诉记者。

 

 

  苗银制作工艺复杂,对制作技术的要求很高。传统苗族银饰工艺细腻、图案精美,通过不同的图案呈现花朵、喜鹊、鱼儿等富有美好寓意的物件,经过反复敲击、捶打、拉伸等工序,充分展现苗银制作匠人的心灵手巧。

 

  “这个项圈这里,有个喜鹊在上面,就叫喜鹊登梅,有个元宝在中间,两条龙从两边过来叫二龙抢宝。”龙兴街道围寨村苗银制作匠人杨再普介绍。

 

 

  初中就开始学习苗银制作的杨光双,有一手精湛的苗银制作手艺。他告诉记者,一整套苗族银饰意义深远,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集中体现了苗银制作技艺的精髓。

 

  “我们苗族用的这一整套就是五只项圈、银片带五条链、八对戒指、五对手镯,还有一对大耳环、一对蝴蝶耳环、一对片耳环、一对齐吊耳环,一般现在都是600个银泡,如果是纯手工制作的话,从进原材料银块开始一直到成品出来,大约需要1个月的时间。”龙兴街道围寨村苗银制作匠人杨光双说。

 

 

  在贞丰县或周边县市,苗族群众每逢嫁女娶妻、孩子满月、“二月二”走亲节等重大喜庆场合,都会购买一整套银饰,多年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让苗银成为苗族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银饰需要不同的加工工艺和手法,复杂的工艺经过反复打磨,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饰品,而工匠从初学到能独立完成整套银饰制作,至少需要学习五年以上。

 

 

  “制作项圈的时候用锤,银片带五条链的话主要是用丝板来拉丝进行制作,还要用手工把银块做成银片。加工蝴蝶耳环的时候要用硬铅来制作模具,经过一定的工艺制作成型了之后才用软铅来灌蝴蝶耳环的半成品上面,然后才用钻子来钻花,钻了之后才来合,合了之后才成一个蝴蝶耳环,项圈的话要先按一定的比例擀锤宽,让它卷起来,成一个椭圆形的条状才灌铅,灌铅进去之后弯成一个椭圆形才慢慢钻花,钻花重新平整以后才抛光,做成成品。学这个银饰加工主要是要有耐心、细心,非常考验加工人对银子和铅的温度掌握。”龙兴街道围寨村苗银制作匠人杨光双说。

 

 

  采访中,围寨村有的名银匠杨再高家迎来一批购买银饰的客人,他将不同制作材料和工艺的银饰拿出来向客人展示。精美的做工和多年积累的声誉,让他家的银饰闻名乡里乡外。

 

 

  “在黔西南州这边第一个是我的爷爷做,之后是我的父亲做,然后就传给我们。开始做的时候都是先学习拉丝,做银链,从很小的活路做起的。”龙兴街道围寨村苗银制作匠人杨再高说。

 

 

  “我们要接媳妇了,左转右转都要来他们围寨这里,觉得他们制作的首饰、项圈都很精致。”龙兴街道五里岗村苗族群众何建刚告诉记者。

 

 

  目前,仅围寨村专门从事苗银制作加工的家庭作坊就有十余家,周边的营盘等村寨也有20多家加工作坊。传统苗银制作不仅在当地得到传承保护、发扬光大,更成为带动当地部分群众就业增收的传统产业。

 

  “在贞丰、安龙、兴仁这几个县的苗族同胞都认可我钻花的风格和纹路,所以产品很好销,像我们寨子一年10多万的利润还是有的。”龙兴街道围寨村苗银制作匠人杨光双说。

 

 

  “围寨这里银首饰加工已经有100多年差不多200年的历史,以后我们要进行再打造、再谋划、再扩大,给我们农户增加收入。打算争取国家的项目资金,在我们围寨村打造一个很好的银饰加工基地,通过这个产业带动老百姓的增收。”龙兴街道围寨村党支部书记王元福说。(王聂 梁成隼)

 

编辑:娄昌萍

责编袁敏

编审:黄松松

总编审:龙成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