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灰河穿越美丽田园 实习记者 刘朝富 摄
在清清的河水中捞田螺 记者 聂珊珊 摄
生物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中 记者 聂珊珊 摄
“万峰林中一条河,这里的河水会唱歌……”5月,气温回升,炙热的阳光开启了夏季模式。还没到丰水期,纳灰河浅滩上的田螺已经从越冬的空穴中爬出来了,在适合的水温、适合的环境里悄然生长、繁殖。
家住兴义市下五屯中纳灰的张宁波,是市里某学校的高中老师,“五一”小长假都还在漫无边际的题海里与学生“厮杀”的他,这个周末终于可以回家看看了。傍晚,夕阳的余晖在纳灰河面荡漾,反射的波光射得张宁波眯着眼,他顿时灵机一动,跑回家提着桶,吆喝着邻居伙伴下到纳灰河的浅滩处,淌水捞起了田螺。
纳灰河全长27公里,从下五屯境内的坝佑村高卡龙潭流出,像一条玉带缠绕其间,流经耳寨,到达万峰林腹地至鱼龙、乐立一带,沿着万峰林下美丽如画的田园坝子蜿蜒而下,最终流入落水洞地下暗河,汇入浩瀚的南盘江。纳灰河长年不息地流淌,世代哺育着两岸的各族儿女,见证着两岸村寨历史演绎或悲壮、或婉约、或浪漫的动人故事。
张宁波还记得好多童年的趣事,大多都与这条河有关。光着屁股在河里洗澡、打闹,在河里抓鱼,在河滩上捞田螺、捉螃蟹,春天春游,秋天秋游,野炊、烧烤……这条河承载着太多儿时的美好。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人口不断增多,下五屯片区依托万峰林天然优势,打造的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商铺、客栈、民居和游客的大量涌入,不同程度地给纳灰河造成了污染。“那段时间的纳灰河是灰暗的,大家的环保意识不强,污水排放处理不当,导致有的河段水葫芦长满河面,河道上的白色垃圾更是随处可见,当时我还感叹着,关于这条河的美好童年也只能是回忆了。”张宁波皱着眉头说着。
2005年,兴义市提出纳灰河的专项治理和保护方式,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保持原有河道自然风貌,在利用水体自我净化的功能基础上,通过人工促进生态恢复,从而促进生态保护与工农业、旅游业等产业互相协调、统一、和谐发展,促进群众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使纳灰河真正成为造福两岸人民、多姿多彩,为市民提供休闲、为游客提供游览的好去处。
通过10余年的努力,纳灰河建设了河道两岸生态保护带,增加了河道沿岸的生态植被。2014年,尝试将湿地景观与生物净化相结合,建设生物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净化水质,改善环境,构建纳灰河生态河流廊道,使得纳灰河开始恢复生机。
李兴大爷退休后的这几年,一直在纳灰河畔钓鱼休闲,打发时间,他说,这里交通方便,环境舒服,空气清新,在这里钓鱼是一种身心的享受。
傍晚,吴红英正忙活着从纳灰河里抽水来浇灌自家稻秧地,“原来我们吃的用的都是纳灰河的水,那几年纳灰河被污染了,浇田都用不成。这几年好多了,拿来浇田、灌溉是不成问题的。”吴红英笑着说。
夜幕降临,万峰林田园农家灯火通明,张宁波跟家人在院子里吃着田螺喝着啤酒,聊天、欢笑……
为迎接第三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和美丽乡村建设,今年,兴义市委、市政府加大纳灰河治理力度,本着“天蓝、水清、地绿”的发展理念,对纳灰河河床进行维护整理,严防水土流失;加大和巩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延伸纳灰河岸滨河步道至万福村,将纳灰河两岸打造成湿地公园;纳灰河沿岸村庄增建生物湿地污水处理系统60余个,修建污水收集井,对农户排放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净化处理。整个治理范围共计19.8公里,预计投入资金3亿元,整个工程分五个标段同步实施,计划于2017年8月份前全部竣工。
据万峰林街道办规划办的张旭介绍,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万峰林街道办专门成立了一个总指挥部、八个分指挥部,办事处干部职工、各村常务干部深入纳灰河两岸的田间地头拉绳子、搞测量,做群众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纳灰河畔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力争将纳灰河打造成万峰林可供游客休闲娱乐的又一名片。(记者 聂珊珊 报道)
来源: 黔西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