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秀水迎客来 文化旅游产业兴
—— 黔西南高质量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纪实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赵漫漫
这里有峰峦耸翠的万峰林、“碧水画中游”的万峰湖、群瀑飞流的马岭河峡谷、抗战交通大动脉24道拐……作为“中国喀斯特心脏”“中国四季康养之都”、布依族文化的故乡,这里还有许多美誉,这里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东峰林安章段景观 吴明 摄
金山银山初现,绿水青山更美。近年来,黔西南州依托优越的文旅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山地旅游,深入推进文旅融合、体旅融合、康养旅游、农旅融合,举全州之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奋力打造高质量国际旅游目的地,文化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经济向优向好。
春日里万峰林景色丰富,登高远眺,青色的秀峰似林,若连若断、错落有致,悠悠的纳灰河围绕着稻田,一幢幢特色民居散落其中,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骑行也好,徒步也罢,各色美景在光影交织中不断映入眼帘。
春日万峰林景色如画 魏浩然 摄
“快看!太阳出来了!”重庆游客王琰在万峰林迎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阳光穿透山峰倾泻而出,“真是太美了!”
王琰是一名旅游爱好者,去年看到朋友“晒”的万峰林旅游时拍摄的照片瞬间便被“圈粉”,今年约上朋友如约赶来。“鲜花和日出都已收入囊中,接下来就去打卡特色美食蛋炒饭。”一行人心满意足地向将军桥进发。
蛋炒饭 魏浩然 摄
“黄秀蛋炒饭”餐馆内的十几张餐桌很快被坐满,等待点餐的顾客排起了长龙,老板兼大厨陈飞迅速点火上锅,把准备好的土鸡蛋打成蛋液,倒进热油锅内,金黄的蛋液瞬间膨胀起来,再放入刚刚蒸好的苞谷饭,加上一点自制的糟辣椒,调味快速翻炒,最后撒上葱花增香,仅四五分钟,一锅色香味俱全的蛋炒饭便炒制完成。
“早上一开店就有客人来,每天要忙上七八个小时,生意一直不错,这都是旅游带来的实惠!”陈飞夫妇开的小餐馆生意红火,夫妇二人喜上眉梢。这只是近年来黔西南注重发挥旅游产业带动作用,让老百姓更多地分享旅游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黔西南州重点做好“旅游+”“+旅游”文章,集中力量开展业态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智能化提升建设,以创建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发展全域山地旅游,加快旅游业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康养度假游、休闲养生游、自驾体验游等兴起,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凸显。
浓郁的民族风情 郭泽玉 摄
在文旅融合方面,积极与中央音乐学院搭建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平台并签订了合作协议,设立中央音乐学院文明实践贵州黔西南基地、校外音乐考级点;借助优美风景和田园小镇吸引名优导演、团队到我州创作、拍摄,同时,打造了《布依八音》《阿妹戚托》《军民同昂央》等一批民族文化旅游精品剧目。
普安“国际自行车山地赛” 彭仲恭 摄
在体旅融合方面,成功举办五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打造了万峰湖垂钓基地、安龙笃山攀岩基地等十大户外运动基地,并举办十大户外运动赛事,承办全国棒垒球锦标赛等精品赛事;兴义万峰林生态体育公园景区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义龙云屯生态体育公园景区、义龙山地旅游运动休闲博览园被授予“城镇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称号,晴隆24道拐景区、晴隆阿妹戚托小镇景区被授予“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称号。
纳具和园一角 李颖 摄
在康养旅游方面,打造森林康养试点基地9个,提升建设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基地1个,建成了兴义纳具康养小镇、兴仁“薏品田园”食药康养旅游小镇、兴仁温泉养生小镇、普安森林温泉、义龙栖梦泽温泉等休闲养生旅游项目,贞丰三岔河获评“贵州省十大康养度假旅游基地”称号。
“趣野吧”精致露营基地 基地提供
在农旅融合方面,打造了“普安红”茶叶品牌,建成世界茶源文化主题公园、天下普安古茶城、布依茶园小镇等农业旅游项目;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万峰林民宿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旅游,全州民宿客栈268家,其中标准级以上民宿客栈就有202家(精品级29家、优品级112家、标准级61家)。
据统计,2021年全州接待游客7761.84万人次,同比增长58.12%,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815.84亿元,同比增长62.92%。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黔西南文化旅游业后发起飞,“引擎”作用日益增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黔西南历史悠久厚重、人文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孕育了许多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瑰宝。”黔西南州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戴时昌说,随着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不断提升,游客更加期待在旅行过程中获得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非遗旅游”会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旅游体验。同时,在旅游带动下,只有对传统民间艺术资源挖掘得越深厚,旅游产业化才能走得更远。
布依婚嫁 何兴健 摄
据悉,目前,我州布依族铜鼓十二调、皮纸制作技艺、布依族勒尤、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服饰5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苗族“二月二”、布依族“六月六”、布依族蓝靛染工艺、布依族婚俗、苗族婚俗等24个项目被列为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布依族婚嫁歌、布依族“浪哨”、布依族银饰制作技艺、布依族五色糯米饭等53项被列入黔西南州州级名录。
布依八音坐唱 张霆 摄
编制完成黔西南州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文物保护“一体两线”划定稳步推进,全州完成478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控地带“两线划定”工作;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扎实开展,共梳理红军长征重点线路5条、红军村22个,上报保护传承工程项目9个。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民间艺术遗产传承进校园活动等,全力做好民间艺术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
“黔西南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非遗保护合力及分类传承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非遗保护体系。”戴时昌介绍,非遗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民族团结进步、文化交流、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十四五”期间,黔西南州将全面落实旅游产业化市场主体培育、旅游业态升级、服务质量提升和闲置低效项目盘活,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综合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提升,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
贞丰花江铁索桥 王国华 摄
——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打造文化旅游发展龙头。充分发挥州文旅集团、兴义万峰林集团等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其他涉旅企业积极挖掘文化旅游核心业务,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加大旅游招商,引进优强文旅企业,加快推进“四转一上”工作。加快推动全州A级以上国有旅游景区“三权分置”改革和涉旅国有平台公司实体化转型,到2025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兴义万峰林 陈剑平 摄
——加快景区提质升级,打造文化旅游核心吸引物。重点打造万峰林核心IP,全面提升景区基础设施水平和旅游服务品质,力争2022年通过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加快其他景区的提质增效。推进兴义文化艺术中心、兴义欢乐万峰林、安龙县笃山溶洞群景区二期等53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全州景区基础提升、品质提升,力争到2025年贞丰三岔河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
——加快旅游业态拓展,打造高质量服务新形象。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做大“旅游+”“+旅游”文章,发展休闲康养、山地体育、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科普研学等业态,更新“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项目库。着力发展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游商品等产业,打造提升兴义乡愁集市、贞丰古城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马岭河峡谷漂流 张德厚 摄
——加快盘活闲置低效项目,夯实文化旅游发展基础。强化资源整合,结合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元素,充分发挥锥状喀斯特、峡谷地貌和气候优势,突显旅游资源效应,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为盘活闲置低效项目做足支撑。积极组织申报中央、省资金支持旅游项目建设,为盘活闲置低效项目做好保障。找准合作的切入点,引进优强企业和专业管理团队推动项目盘活。
“未来,黔西南将继续以建设国际一流山地旅游、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为总目标,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打响黔西南品牌。同时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戴时昌充满信心。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