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实意助脱贫,一心一意推搬迁
——记挽澜镇人大代表全国军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党员千部既要有雄心壮志,更要有严谨态度,在实事求是、系统调研基础之上,科学部署、精准举措,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纳坎村地处地质灾害高发区,生态环境特别脆弱,已经处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状态内,所以易地扶贫搬迁刻不容缓。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指生态环境特别脆弱贫困地区的农民搬迁到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其原居住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习得安置地现代生计方式,最终使这个群体脱贫致富。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部分群众不愿意搬迁:一是部分搬迁户因担心进城后维持不了生计,希望适当延长旧房拆除时限。二是部分搬迁户年龄较大或劳动技能缺乏,就业安排难度大或者就业薪酬较低。三是部分搬迁户土地贫瘠,耕作难度大,导致引进龙头企业难度较大,“三块地”盘活不够。四是新市民就业培训创新力度不够,没能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就业目的,导致部分群众参加培训就是为了领取务工补助。
挽澜镇副镇长全国军为了保障纳坎村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劝导。身先士卒,奋战易地扶贫搬迁一线。“易地搬迁专责组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不能出现丝毫差错。”这是全国军常说的一句话。为了精准核实搬迁对象,他自带行李、伙食,驻扎在村里,每天起早贪黑,带领精准核实工作组队员,深入贫困户家里,一一核实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在全国军镇长的耐心劝导下,纳坎村共有9个村组,672户3025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411户,总计1865人。这个数据的背后,是全国军十几个月的奋斗成果。
夏季雨水多,纳坎村地质灾害频发,易发生山体滑坡,全国军时刻关注,和相关工作人员一起监测预警,实施避险措施,处于危险范围的农户搬迁之后,全国军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村民的住房问题解决了,但村民的就业问题呢?难题再次摆在全国军面前。搬迁户在安置点没有农田,没有就业岗位,增收渠道十分狭窄。全国军通过调研,与挽澜镇政府协商,积极鼓励宣传村民外出务工和自主创业。目前,该安置点已有367户搬迁户实现就业,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彰显特色的特色产业扶贫之路。
全国军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普通乡镇领导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扎实苦干,在脱贫致富的行程中积极作为,致富路上书写的是群众致富的希望,广袤大地上沉淀的是群众致富的基石。在全国军身上,民本是其思想基础,实干是其公仆情怀,创新是其不懈追求。面对纳坎扶贫工作稳中有进,他从不止步,更不自满,正如他所说的“责任使命在肩头,脱贫致富在路上”。
责编:王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