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谋发展,带领群众奔小康
——记贞丰县鲁容乡人大代表、板绕村委会主任韦廷川同志
我叫韦廷川,男,1974年4月出生,布依族,鲁容乡板绕村闇赖组人,中共党员,鲁容乡人大代表,现任板绕村委会主任。
2004板绕村通村路刚建成通车不久,路面还没有硬化,不怎么好走,一到下雨天车子就进不来,外来车辆的驾驶员看到这样凹凸不平的路面,就不敢进来,村里的老百姓基本上与外界少有联系,更别提发展了。看到这种情况,2005年我自己买了辆货车,这样一来,可以给村里人拉拉货,同时也为自己谋生路。
但现实总不尽如人意,就在刚买货车发展的第二年,一场意外交通事故,左手被高位截肢,彻底打碎了我的发展梦。当时的我迷茫、彷徨,埋怨命运,一度对生活失去希望。
直到2007年的下半年,板绕村支两委正好缺人又是换届的时候,村委会和部分党员都到家里动员我到村委会来参加选举,我鼓起勇气去了,没想到还真选上了。入职后,我一方面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开始思考着如何带动本村群众共同发展。说干就干,考虑到群众们喜欢养本地小黄牛,但每户仅限于养殖一两头,农户担心多养投入成本高、风险大,怕赚不到钱,所以村里的养殖发展一直处于规模小、效益低的阶段,无法实现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于2008年开始发展家庭养殖,并在银行贷款购买了11头牛发展养殖,养殖效益也逐渐凸显,通过我的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由刚开始每户只愿养一两头到每家每户都养4、5头以上了,养殖观念开始慢慢转变。截止目前,全村养牛超过10头以上有12家。
2015年,乡政府提倡发展柚子,召开几次群众会,群众们都不敢种,心中顾虑大,担心种了没收成。为了寻找突破口,我联系了另外几名乡级人大代表,针对积极开展调研和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得知群众不愿意种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基础设施不健全、发展新产业有风险、当年不能见效等,为积极推进本村产业发展目标,我率先提出愿意承包种植100亩,同时积极向乡政府反映和建议完善修建几处关键的产业路,并以人大代表和村干部的身份监督项目推进,极大鼓舞了党员带头发展的信心。我虽然是残疾人,但我没有向命运地头,没有等靠要,坚持自力更生,一直奋战在基层农村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充分发挥了党员模范和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始终保持坚强的党性,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2017下半年在鲁容乡党委政府推工作的推动下,板绕村按照“脱贫攻坚、产业当先”的理念,根据板绕村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适合种植热带精品水果,结合全乡产业规划,决定大力发展种植见效快、效益高的百香果产业。但刚开始,群众大都担心的说“我们都没有种植过百香果,怕到时候效果不理想,赚不了钱”;为此,我通过到外地详细的调研了解市场情况,摸清本地相关扶持政策后,找来村里几名党员、大户共同协商,把全村闲置的土地流转出来,没想到信心满满的我在与大户提出来创建合作社发展种植百香果时,大家都觉得不太靠谱,最后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
即便如此,我并没有灰心,而是耐心地和大家讲解百香果产业种植后带来的效益,并带他们到乡里面的百香果科技示范基地学习了解,针对如何种植、如何管理、如何销售等等,一系列大家关心关注的问题在这里都得到一一答复;同时,为打消大部分人的顾虑,我率先到乡农村信用社贷了款,并承诺:“只要你们愿意加入,我出大股,更多的风险由我来承担,但分红大家一起分”。了解到我的对做百香果产业决心后,大户、党员们怀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最终答应了。
党员、大户们搞定了,土地问题又成了创业的另一大难题,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土地就是老百姓的根”,谁要是说把他的土地拿来改种百香果,况且还不能充饥,更不清楚,甚至从来没看到过,空口白话,要群众把土地入股过来,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为促成这事,我不分白天黑夜带领村委会到组到户开展动员作思想工作,不行就从自己亲戚动员起,不行就再去,反反复复,历经2个多月终于把村里1300亩土地集中到合作社统一管理。
通过几翻努力,百香果终于一棵棵的种在了板绕村闲置的土地上,看到群众开心地在地里务工,即得入股分红又得务工工资,我既欣喜又欣慰,当时对群众的承诺也一步步在兑现。同时,在板绕村这块土地上,在推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出“136”产业扶贫模式,被省委组织部以“三模式九做法”典型案例之一在全省推广,被州、县两级党校列为干部培训课件,产业发展最终在全乡、全县,甚至是全省都走在了前列。
截止目前,百香果产业确定发展以来,带动全村243户土地入股,分红39万元,户均1573元,实现110余名群众就地就近增收,带动118户农户就业增收,就业工资发放达56.65万元。至此,板绕村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边远落后村落,逐渐通过产业发展,使基础设施不断健全,村容村貌不断改善,群众收入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幸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