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丰县新闻门户网站
首页  > 专栏 > 脱贫攻坚--大决战中的黔西南

【脱贫攻坚“八个一”行动】贞丰:乡愁馆留住乡愁 提升新市民幸福感和归属感

2020-08-19 09:41   来源:贞丰在线   阅读量:
  为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贞丰县以搬迁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抓手,依托社区“微博物馆”,收集民间传统民风民俗及农耕用具等,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将群众文化一起搬出大山,讲好搬迁故事,留住乡愁 ...

 

  为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贞丰县以搬迁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抓手,依托社区“微博物馆”,收集民间传统民风民俗及农耕用具等,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将群众文化一起搬出大山,讲好搬迁故事,留住乡愁记忆,增强新市民幸福感和归属感。

 

 

  走进贞丰县双峰街道茶林社区乡愁馆,各类农耕用具依墙而立,各式老物件整齐陈列,碓窝、织布机、风簸、石磨,一件件颇具年代感的老物件印记着岁月流淌过的痕迹,吸引了搬迁群众前来参观,留住老记忆,开启新生活。

 

 

  从小屯镇搬迁到茶林社区的新市民许忠德,今年已经70多岁。每当来到乡愁馆,看着陈列的农耕用具,总让他回想到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如今新生活的巨大变化。

 

 

  “以前用的是碓、用的是磨,现在碓和磨不用了,都变成了‘古董’了。我们搬到社区的生活确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奋斗我就幸福,我们大家都奋斗,大家都幸福,我们要一起奔向小康。”双峰街道茶林社区新市民许忠德高兴地说。

 

 

  乡愁馆的建立,不仅展现了搬迁群众曾经艰苦的农耕生活,丰富多彩的乡风民俗、独具特色的乡土之物,更体现了大山里群众祖祖辈辈生产生活的智慧劳动成果。通过实物陈列,留住搬迁群众记忆中那一抹牵挂和思念,让新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这些磨子和碓,我们都带到新市民社区来了,为的是纪念曾经的生活,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永远不要忘记我们以前用过的这些东西,还要感谢党和国家、政府对我们新市民的关怀。”双峰街道茶林社区主任杨仕猛说道。

 

  在龙兴街道心安处社区,每天都有搬迁群众前来参观体验。

 

 

  王庆分是2019年从小屯镇集贤村和平组搬迁到心安处社区的新市民,对她而言乡愁馆不仅承载着乡愁乡情,也记录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变迁,有了乡愁情感停靠的港湾,更要常怀感恩之心,不忘从前的艰苦日子,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现在全靠国家政策好,样样都是机械化,用电用水,我们都享福了,搬来社区住,还有厂房支持我们老百姓务工,感谢政府,感谢党中央。”龙兴街道心安处社区新市民王庆分高兴地告诉记者。

 

 

  除了乡愁博物馆的实物展示,心安处社区还通过建设烤火站、搭建文化小舞台、成立文化服务队,组织社区群众聚集到一起谈感想、话感恩,并通过文艺活动展现民族文化特色,在增进文化交流,提升社区凝聚力的同时,增强新市民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们在这里搭建了一个舞台,每天晚上我们都组织一些喜欢唱歌跳舞的群众来这里为老百姓演出,大家互相交流,谈谈家乡的变化,就像是还在老家一样。”龙兴街道心安处社区文化服务队队员王国杨如是说。

 

 

  “在社区,每个单元名字都是以他们搬出来的自然村组命名,能够很好地保留他们的邻里关系,软文化还有一方面,就是我们地方农特产品,比如说嬢嬢茶,硬件方面比如磨子、猪槽,搬出来到心安处这里摆放,让他们有这种忆苦思甜的乡愁情怀。”龙兴街道心安处社区常务干部聂仕海说。

 

 

  【记者手记】得益于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让新市民搬出大山天地宽,住进城镇过上新生活,迈上小康路,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足。通过乡愁文化感恩教育,激发新市民内生动力,感恩奋进促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进一步增强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吴永花 文光香(实习)】

 

友情链接